注:本文收錄的獸類都是在昂賽峽谷有較大可能被體驗者目擊的動物,其中不包括:藏狐、兔猻、豹貓、香鼬、艾鼬、石貂、黃喉貂等。
昂賽大貓谷自然體驗
食肉動物
注:本文收錄的獸類都是在昂賽峽谷有較大可能被體驗者目擊的動物,其中不包括:藏狐、兔猻、豹貓、香鼬、艾鼬、石貂、黃喉貂等。
學名:Panthera uncia
分類:食肉目 貓科
保護級別: 國家一級
體型數據:雄性頭體長104-130cm,體重25-55kg;雌性頭體長86-117cm,體重21- 53kg;尾長78-105cm
雪豹是著名的大型貓科動物,被稱為“雪山之王”。雪豹的外形特征與它們的生活習性是高度適配的。從體色來說,雪豹整體毛色淺灰,有時略沾淺棕色,上面散布黑色的斑點和形狀各異的圓環。這非常適合隱匿在雪線附近陡峭的裸巖區,很難被獵物發現。雪豹的尾巴和四肢也極具特色:四肢相較其他貓科動物短小,但尾長足足與頭體長相當。靈活的身形和長尾巴給了雪豹極強的攀爬能力,使得雪豹具備了極強的在巖石間攀爬跳躍能力。
在大貓谷,雪豹的目擊率可以高達50%,絕大部分自然體驗者也是慕雪豹之名來的。那如何在山間找到一只雪豹呢?雪豹隱蔽性極強,大部分時間也并不活躍,只憑肉眼在山間搜尋無異于大海撈針。
尋找雪豹主要有三種方法:
1.借助巖羊。因為雪豹偏愛巖羊,在裸巖區如果有很大的巖羊群存在,雪豹很可能就在羊群旁邊伺機而動。運氣好的時候,如果發現巖羊群突然受到驚擾,快速奔逃,沒準就是雪豹展開捕獵行動了。
2.借助家畜。在大貓谷中,有時會有雪豹襲擊家畜的事情發生。如果您的牧民向導得到了谷中有雪豹襲擊家畜的消息,不妨在死掉的家畜百米開外進行蹲守,雪豹在這個時候有極高的目擊率!
3.借助雪豹叫聲。雪豹于每年冬季過后的3月發情。在發情期間,山谷中偶爾能聽到穿透力強、辨識度很高的雪豹叫聲。尋聲覓雪豹,這使得每年的3月成為了雪豹目擊率較高的月份。
學名:Panthera pardus
分類:食肉目 貓科
保護級別: 國家一級
體型數據:身長約90-196cm,尾長66-102cm。頭圓,頸短,耳背黑色,上有明顯白斑,耳尖黃色
金錢豹是分布甚廣、適應能力很強的大型貓科動物。我們平時說的豹子、豹、花豹,都指金錢豹。金錢豹有肌肉發達的身體、功能強大的的爪子和其強大的顎,使其能夠輕易殺死和肢解獵物。豹也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登山者,肩部和前肢大量發達的肌肉,這有助于它爬坡和把獵物拖到樹上 。區別于雪豹,金錢豹有著暗金色的基色、大而壯碩的身形。金錢豹的這些特征并不像雪豹一樣為雪線的裸巖而設計,更適合藏匿穿行于海拔較低的森林之中。雪豹以巖羊為主食,而金錢豹更偏好林間常見的白唇鹿和偶見的一蹦一跳的“大兔子”馬麝。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范圍較固定;當食物匱乏時,則游蕩數十公里覓食。
昂賽是少數發現了金錢豹與雪豹共存的區域:兩種大貓同時出現在海拔4000左右的針葉林、高山灌叢或高山草甸生境中。這是昂賽的生態系統完整且健康的有力證明。多年以來,山水的保護工作也著力于這兩種大貓,因為頂級的食肉動物不僅是生態繁榮的標志也是保護整個地區食物鏈的關鍵。一旦某個地區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受到破壞時,往往最先消失的是食肉動物,它們或遷走或消失。
學名:Lynx lynx
分類:食肉目 貓科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
體型數據:雄性頭體長76-148cm,體重12-38kg;雌性頭體長85-130cm,體重13-21kg
體色:基本毛色為沙黃色至灰棕色,并分布有黑色或暗棕色的斑點(部分斑點十分模糊)。本區域內的猞猁一般毛色較淺,斑點不明顯。喉部及腹部毛色白或淺灰
猞猁為身體壯實的中等體型貓科動物,它們遠大于家貓,卻又小于豹等大型貓科動物。猞猁最為人熟知的特點便是耳尖有一撮黑色的毛簇。在直立的三角形耳朵上,毛簇可長達4-5cm。很像喜劇中武將頭盔上的翎子,為其增添了幾分威嚴的氣勢。猞猁的耳朵和毛簇能夠隨時迎向聲源方向運動,有收集音波的作用。除此之外,猞猁還有著大長腿和短尾巴。猞猁尾巴短到可以忽略,但是它們四肢修長,四足寬大,就像穿著雪地靴。它們分布在歐亞大陸寒冷氣候的各種生境,寬大的四足可以在厚厚的積雪中穿行自如。
野兔是猞猁的最愛,它們最常使用的捕食策略是“守株待兔”:在捕捉獵物時,它們常常埋伏在草叢、灌叢、石頭等掩體之中,然后靜靜等待非常長時間,待獵物靠近時,才出其不意地沖出來,捕獲獵物。除了高原兔之外,猞猁也捕食嚙齒類、鼠兔、旱獺與小型有蹄類(馬麝等)。
學名:Canis lupus
分類:食肉目 犬科
保護級別: 國家二級
體型數據:頭體長87-130cm,尾長35-50cm,雄性體重20-80kg,雌性體重18-55kg
作為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者,和其他犬科動物相比,狼的吻鼻部相對比例較長、雙耳及雙眼朝向正前方、四肢相對身體的比例較長。狼的典型毛色為沾棕的灰色,但具有多種多樣的毛色變化,包括棕黃色、棕灰色及灰黑色,通常背部毛色較深而腹部稍淺。冬毛比夏毛更為濃密、厚實,毛色通常更深。
三江源地區是中國境內的狼僅存的棲息地之一。相比于貓科動物的獨來獨往,狼有很強的社會性,更喜歡一起捕獵一起分食。當然,牧民們對此也很是頭疼,因為當發現狼群捕食了牦牛時,往往狼群已經把牛吃掉一大半了——讓商業的牛羊保險更難賠付了。
學名:Ursus arctos
分類:食肉目 熊科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
體型數據:雄性頭體長160-280cm,體重135-725kg;雌性頭體長140-228cm,體重55-277kg;尾長6.5-21cm
棕熊是體型壯碩的熊科動物,棕熊是我國分布的體型最大的陸生食肉目動物,但不同地理種群或亞種間體型具有較大變異。在三江源分布的西藏棕熊體型相對較小。在青藏高原及周邊地區分布的棕熊,不管主體基調是什么顏色,通常毛色顯得斑駁,四肢色深,身體和頭部色淺;許多個體頸部一周有白色或污黃色的淺色帶,并會延伸至肩部和胸部,但其尺寸變化很大,在部分個體中甚至完全缺失。西藏棕熊是棕熊的亞種之一,亦稱藏馬熊或藏熊。在昂賽地區的藏語名發音“遮莫”/“遮蒙”。
藏棕熊也許是青藏高原上最令人畏懼的生物。甚至在當地牧民口中,只要見到熊,恐怕就離死不遠了。
在青藏高原上的所有動物里,熊與人類的沖突最直接且劇烈。大部分牧戶的家,尤其是冬窩子,都或多或少地被熊扒過。故事的起因是牧民常常會在自己冬季牧場的家里(不同于夏季牧場的帳篷,冬季牧場都是固定房屋)留一些面粉糧食等。而嗅覺靈敏而聰明的棕熊很快就學會了扒房子而獲取食物的這一操作——畢竟比辛辛苦苦尋找并捕捉獵物要來的簡單地多??尚艿倪@一行為給人類也帶來了極多的困擾,至少修房子和被熊拍壞的家具就價格不菲,常常一年要花上幾千至幾萬的價格修繕,對于一個普通的牧區家庭是一筆不小的金額。
學名:Lutra lutra
分類:食肉目 鼬科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
體型數據:雄性頭體長60-90cm,體重6-17kg;雌性頭體長59-70kg,體重6-12kg;尾長33-47cm
歐亞水獺廣布歐亞大陸,三江源是其海拔最高又重要的棲息地之一。在三江源棲息于河流生境,偏好流動的水體,可分布至4000m以上。水獺極善游泳與潛水,通過后肢和尾巴擺動作為推動,以波浪式起伏的姿態在水中活動與覓食。它是水生生態的頂級捕食者和旗艦物種,其主要食物為魚類,但也會偶爾捕食水生甲殼動物、蛙類、鳥類、嚙齒類、兔類和人類宰殺的動物的內臟。水獺主要為獨居或成對活動,且具有領域性,夜間和晨昏活動為主,較少白天活動,這也是目前國內研究人員知之甚少的原因之一,相對大部分青藏高原上有記錄的動物來講,水獺是這片高原上最神秘的一種生物。
雖然在結古鎮的巴塘河、昂賽的扎曲之中,水獺的遇見率很低。不過找到水獺的痕跡卻相對容易:在有水獺分布的河邊石頭上,能看到水獺的糞便。糞便十分腥臭,含有大量的魚骨。
學名:Vulpes vulpes
分類:食肉目 犬科
保護級別:國家二級
體型數據:雄性頭體長59-90cm,體重4-14kg;雌性頭體長50-65cm,體重3.5-7.5kg;尾長28-49cm
和藏狐相比,赤狐可以說是美貌擔當。它們在昂賽比較常見,可能在夜晚出現在路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