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區為主體的保護,不同于傳統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著重于鼓勵和推動來自當地社區的自下而上的“草根”保護力量。2010年,一場災難性的地震讓世界認識了玉樹,這個神秘的高原之城。山水于2009年來到這里,開始在整個三江源開展生態保護工作。從雪豹研究著手,在索加、哈秀、雜多等地推動野生動物監測,并逐步將社區力量納入保護行動中。三江源的牧民們從監測開始,逐漸成長,開展了多樣的保護行動。隨著三江源國家公園的建立,大貓谷的牧民們也正式成為了國家公園的巡護員。
社區監測
高原上的動物們神出鬼沒,紅外相機網格監測成為了科學家們研究野生動物情況的重要手段。而廣漠的草甸、陡峭的高山再加上高原稀薄的空氣,都成為需要克服的難點。 好在,高原上的牧民們有著極其適應當地環境的身體素質,對自家放牧區域的動物情況了如指掌,更是對紅外相機這一新奇的東西充滿了興趣。于是,經過系統培訓后,牧民們正式接過紅外相機,開始了監測。 結果是令人鼓舞的。
在昂賽,通過社區監測首次發現金錢豹與雪豹棲息地的重疊, 并成功識別了85只雪豹個體和12只金錢豹個體; 在嘉塘, 社區監測為我們展示出荒漠貓一家三口的故事; 另外,水獺、棕熊、巖羊等動物,都在社區監測的幫助下,逐漸被我們熟知。目前,在三江源,總共有6個社區肩負科學監測的工作。而在昂賽,已經完成了全鄉網格化覆蓋, 共有88臺相機、91位管理員。 相機位點的選擇也需要結合網格和管理員自家草場的位置,便于他們的日常維護。
一戶一崗,反盜獵巡護
三江源國家公園試點成立后, 一戶一崗制度開始推行,簡單來說, 就是國家公園內的每一戶都選一名成員成為國家公園巡護員,負責反盜獵巡護、野生動物目擊記錄及垃圾清理等工作, 并接受考核,領取工資。這對于當地人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即增加了收入,又成為了重要的守護力量。
目前,我們正在嘗試完善和推進巡護員的考核制度,并嘗試將監測員的巡護工作與監測結合。社區保護行動,如何能夠長期的持續下去?當監測員們對于紅外相機和拍攝照片的新奇勁過去了之后,如何讓大家繼續自發的參與保護?這是社區保護中最核心的難題。為此,在大貓谷,我們也進行了相關的嘗試,希望能通過“能力建設-替代生計-保護源動力”這樣的模式來激勵長期可持續的社區保護。
社區能力建設
能力建設,不僅僅是各種培訓,學習野生動物知識,怎么安放紅外相機,怎么巡護,怎么做向導。更重要的,是幫助社區建立自主管理、自主決策的能力。從社區訪談、到各種會議、到投票選舉, 社區越來越多的開始表達和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在昂賽,我們和社區一起,討論制定自然體驗管理辦法,社區自主選舉4名管理員,負責社區公共事務。其他的社區也紛紛成立共管小組,賦予社區更多的自主管理權力。
人獸沖突基金
在三江源,狼、棕熊、雪豹并稱為捕食家畜的三大好手,給當地人每年造成不小的損失。這部分損失若得不到補償,就會有引發報復性獵殺的可能。2016年起,通過政府投入、民間組織參與、牧民投保等方式,在昂賽鄉年都村建立了總金額為22萬元的“雪豹保險基金”試點。到項目截止,基金完成222起野生動物肇事的補償。對于減少牧民損失,減緩牧民對于野生動物的態度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項目在索加、地青兩地也開始了人獸沖突基金的試點嘗試, 試圖填補市場化保險的空缺,進一步降低當地社區的損失,緩解人獸沖突。
社區替代生計
如何讓當地人從保護中直接獲益, 自然體驗給出了一種可能。 結合雪豹監測活動節律分析及自然觀察節的嘗試,社區開展了自然體驗試點。由當地示范戶擔任接待家庭和向導,帶領游客體驗當地的民俗風情、觀看野生動物。 全部的收益100%留在社區,采用這樣小規模、負責任的生態體驗形式,為社區帶來直接收益。 截止2021年底,自然體驗已經為為社區帶來了173.7萬元的總收益,其中社區公共基金78.2萬元。 另有17.4萬元將用于成立野生動物保護基金,來支持當地社區自發的保護行動。
這樣的模式也將在三江源其他的社區進行試點推廣嘗試。